搜尋

燕巢景觀

  • a.阿公店水庫
  • aa.環湖自行車道
  • b.泥火山
  • c.太陽谷
  • d.養女湖
  • e.雞冠山
  • f.小崗山
  • g.中寮山
  • h.崎嵧瀑布

燕巢生態

  • i.植物
  • j.蝴蝶
  • k.鳥類
  • l.動物

牛擔

written by admin

1
  牛軛是什麼?(牛擔是什麼?)相信是這一輩的年輕人無法想像和理解的,它是什麼東西?做什麼用途?如何製作?又如何銷售?而從事這一行業的長輩又是如何的生活?
  今天我們在燕巢鄉總共找到3位以前從事牛軛製造和販售的長輩,今日就帶領各位來回顧這當中的辛酸和苦樂。
  首先拜訪的是董再福先生,他回憶到當時的種種點滴:牛軛是架在牛隻身上,牽引牛車或犛的弓形竹製或木製的東西。
  最早的牛軛的製造在取材方面分為兩種

       製作好之後還有銷售的問題,其分為二種:一為交給盤商出貨,一為自行全國走透透,而自行販售最早的時候則是騎腳踏車,載約15支大擔,若是小擔的話可載約30支。而更早的時候,販售的人大都是用走和肩挑,上一代的人肩挑百斤,日行數十里,其辛苦可想而知。而兜售則是在市集,大部份是牛墟市,董再福老先生年輕的時候最北曾到台南,往南則到枋寮,後來有機車代步時最遠曾到雲林。
  後來人脈逐漸累積,則間做盤商,此時因在全省各地跑,較無法自行進行製造,改由向尖山村大埔巷周其本和中東巷林老先生採購販售。
2
  周其本老先生,尖山村大埔人,深居於環山僻壤中,尋訪他本人真有一種「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感覺。周先生日本小學讀了幾年,遇到日本戰敗,原本台灣是實施配給制,雖吃不飽但還不致沒飯吃。台灣光復後配給沒了,也沒工作可賺錢營生。因此青少年時就到金山村幫楊宗吉先生之父親做牛軛,賺點生活費。在農業社會的時候使用牛耕種,因此牛軛消耗量大,所以形成特殊的牛軛製造業。
  之後,周其本老先生變成專業的牛軛製造,大部份批發給大盤,同時也自己跑牛墟市。但民國七十年以後,因農機發達,農村逐漸沒人使用牛車,連帶的牛軛也沒人買,因此批發大量萎縮,而全台目前僅剩北港、善化、鹽水三處牛墟。每逢3、6、9日是北港牛墟日,各地牛販和買牛的人均會趕來採買所需的東西。目前北港牛墟已快變成觀光市,牛隻的買賣和周邊的交易反成聊備一格。2、5、8日是善化牛墟日,目前牛隻交易仍熱絡,但並非是耕牛,因此牛軛銷售也不好。而每逢1、4、7日是鹽水牛墟日,目前已變成觀光夜市。周其本老先生至今依然每月逢上述日子,天未亮就起床,騎機車帶著幾付牛軛到岡山趕第一班火車,清晨到嘉義市趕7點的客運車到北港牛墟,或者善化,或鹽水牛墟。擺著牛軛攤看盡過往的人潮。目前一隻市價約一仟多元,好壞全看牛隻大小是否合身,因此有時需量身訂製,但目前購買的人很少,一個牛墟市一天大約僅能賣出1至3支,有時卻無人買。當天下午再由牛墟市趕回大埔巷的老宅,一天的所得不一定,還需負擔車資,無怪乎目前牛軛的製造和販售僅剩燕巢這一地。
  牛墟雖以牛墟市為名卻不見牛隻的蹤影,已進入歷史,消失於歷史的洪濤中的牛軛,和耕牛點綴著這些市場的過往歷史,而周其本老先生卻依然堅持著孤獨的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