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大事紀
民國前後 | 年 號 | 西 元 | 記 事 |
荷人據台前 | 初有馬卡道族的亞族於岡山一帶形成大傑巔社。 | ||
永曆15年 | 1661年 | ˙三月一日鄭成功祭江興師,統軍貳萬五千,三月二十九日入台江驅逐荷蘭人,荷人於熱蘭遮城投降,結束荷人37年之佔領台灣。鄭成功平定台灣,以台灣為東都,熱蘭遮城為安平鎮,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劃設二縣,北路一帶為天興縣,南路一帶為萬年縣,復命各鎮營,分赴各地屯田,插竹為社,斬茅為屋,先求足食足兵,以軍養軍。本鄉援剿中、援剿右及角宿各聚落即當時鎮營所遺。 | |
康熙22年永曆37年 | 1683年 | 八月清朝施琅入台,明末遂亡,後將萬年縣改為鳳山縣。 | |
康熙60年 | 1721年 | ˙4月19日朱一貴樹旗起義,出岡山襲塘汛,掠兵器,並向南部營總兵開戰。4月20日右營遊擊周應龍率兵及四社土番平亂,在小崗山與朱一貴會戰,朱一貴不敵退駐援剿右,周應龍傳諭殺賊賞銀,造成濫殺無辜,百姓懼怕,投順有二萬餘人。(註一) | |
雍正十年 | 1732 年 | ˙三月,南路流棍吳福生倡亂,虎頭山豎旗響應,攻岡山營,焚石井汛,守備張玉戰死,總兵王郡率兵擒吳福生等,誅之。(註二) | |
乾隆元年 | 1736 年 | 尖山仔社番阿里莫呈情案「禁侵番界諭示碑」。碑在左營舊城國小內。 | |
乾隆貳年 | 1737 年 | 援剿右新建廟宇名「神農宮」。(見神元宮沿革碑志) | |
乾隆 18年 | 1753 年 | 三坪宮 「李穆清喜捨田租香燈碑記」。(肇建年代已不可考) | |
乾隆 35年 | 1770 年 | 神元宮 「援剿右廟緣田碑記」。 | |
乾隆 38年 | 1773 年 | ˙貢生柯步生建龍角寺於角宿莊現址,位在七星山麓,縣北三十里,屋六間。(鳳山縣采訪冊) | |
乾隆 39年 | 1774 年 | 神元宮 「奉禁惡丐逆擾碑示」。 | |
乾隆 60年 | 1795 年 | ˙陳光愛,和尚庄人,天地會首領,計劃率數百人攻打石井汛,事機不密失敗,會眾被署理知府朱慧昌逮捕處死64人,出賣他的李登元則以七品頂戴酬庸。 | |
嘉慶 6年 | 1801 年 | 嶺頂山觀音亭 「嚴禁塘兵採分樹果竹林碑」(碑在嶺口庄)。(註三) | |
嘉慶 18年 | 1813 年 | 援剿中 「威靈寺江氏獻田碑」(威靈寺肇建年代已不可考)。 | |
嘉慶 22年 | 1817 年 | 援剿中 「威靈寺碑記」。 | |
道光 3年 | 1823 年 | ˙角宿「龍角寺」重建,經歷次整修後,於民國54年拆除重建,舊廟石柱石材四散,目前尚餘「湄島分符惠鳳彈」石柱。 | |
道光 12年 | 1832 年 | ˙張丙之亂,張丙抗官演變成閩粵械鬥。角宿庄人、許成豎旗紮營於角宿庄、號「大哥營」,旗號「天運」,以滅粵為詞,引發大規模的閩粵械鬥。(註四) | |
道光 13年 | 1833 年 | 援剿中 「祖師公緣田碑記」,碑在三坪祖師廟。 | |
道光 22年 | 1842 年 | 陳上老等董建援剿右莊先農廟(神元宮),縣北三十三里,屋八間。(鳳山縣采訪冊) | |
道光 26年 | 1846 年 | 生員林純一募修援剿中庄真武廟(額威靈寺),縣北三十四里,屋八間。(鳳山縣采訪冊原稿為募建但據碑文研判應為募修。) | |
道光 30年 | 1850 年 | ˙楊燕翼募修滾水庄元帥廟,縣北三十里,屋八間,內祀唐張唯陽。(鳳山縣采訪冊) | |
咸豐 6年 | 1856 年 | 角宿 「天后宮龍角寺碑」。 | |
同治 6年 | 1867 年 | 嶺頂山 「重修碧雲寺碑」鳳山縣里港街職員籃登輝募建。(註五) | |
光緒 15年 | 1889 年 | 援剿右庄 蕭逢源(縣學廩生,原籍南安)高中已丑恩科舉人。(註六) | |
光緒 20年 | 1894 年 | ˙援剿右庄 蕭逢源高中甲午恩科進士。(註七) | |
光緒 21年 | 1895 年 | 中日甲午戰爭簽定馬關條約,清室割讓台澎。日軍侵台,蕭逢源進士渡海,赴浙江省杭州府臨安縣任即用知縣。 | |
明治 31年 | 1898 年 | ˙阿公店地區魏開陳魚張石定黃臭等抗日勢力不斷活動造成日本當局開始大規模討伐中南部的抗日勢力˙日軍實施「清鄉」滾水庄不幸被清庄。援剿右庄幸經地方長老李明聰先生力保幸免於難。滾水庄和橋頭鄉部份村莊同時被伐,此事件稱阿公店虐殺事件. | |
大正 3年 | 1914 年 | 民國三年四月,燕巢國民學校創校,原名楠梓坑公學校援巢中分教場。 | |
大正 7年 | 1918 年 | 民國七年四月,援巢中分教場脫離楠梓坑公學校獨立,命名為援剿中公學校。 | |
大正 9年 | 1920 年 | 援剿中地區改為燕巢庄屬高雄郡管轄。 | |
大正 11年 | 1922 年 | 民國十一年四月,橫山國民學校創校原名援剿中公學校面前埔分教場。 | |
昭和 3年 | 1928 年 | 角宿 「龍角寺天上聖母碑」龍角寺重建碑記。 | |
昭和 11年 | 1936 年 | ˙瓊林村威靈宮修建。˙鳳雄村清水寺修建。 | |
昭和 14年 | 1939 年 | 四月面前埔分教場脫離援剿中公學校獨立,定名為橫山公學校。 | |
昭和 20年 | 1945 年 | ˙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 | |
民國35年 | 中華民國 | 1946 年 | 燕巢庄改為燕巢鄉,行政區域下轄九村。 一月三十一日燕巢鄉正式成立,由陳萬壽先生任第一屆鄉長。 |
民國36年 | 1947 年 | ˙二二八事件。 建中校長陳文彬(援剿中人,本名陳清金)義救四名建中學生而被監禁。˙五月陳文彬因通緝逃亡至大陸。 在大陸期間先後任職人民大學、中共中央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研究員、中國文字 改革委員會研究員、商務印書館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當選第三、四、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當選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總部理事會理事。˙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凌晨零點五十分,逝世於北京。遺囑交待:將骨灰「一半留在北京,一半撒在故鄉土地」。 | |
民國38年 | 1949 年 | ˙呂從周(援剿中人,陳文彬之姪)中興農學院二年級,參加學運被通緝逃亡大陸,於一九九三從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情報所(農業資訊)退休後返鄉探親,現戶籍已遷回燕巢。 | |
民國40年 | 1951 年 | ˙九月,鳳雄國民學校創校,原名為橫山國民學校鳳雄分班,時尚無校舍,假清水寺房屋上課,歷時二年,始擇定現址興建校舍。˙九月,安招國民學校創校原名為燕巢國民學校安招分班,時尚無校舍,暫借神元宮廟宇上課,歷時三年,始擇定現址興建校舍,校地為神元宮提供土地與台糖公司交換。˙十月阿公店水庫竣工 | |
民國41年 | 1952 年 | ˙一月一日,田寮鄉尖山村編入燕巢鄉。˙九月,陳廷祥、許土龍、陳清祈、呂碧全、陳萬琳、陳廷詮、蕭明發、陳萬壽、蕭福霖等,被內政部調查局台灣省調查處查獲,解由保安司令部偵查起訴,蕭福霖旋即獲釋,餘於民國42年判決,陳廷祥被處死刑、許土龍、陳清祈被判有期徒刑十年,餘刑期另定。 | |
民國42年 | 1953 年 | 七月,行政區域調整,由東、西燕村劃出一部份編為南燕村。 | |
民國43年 | 1954 年 | 二月,許土龍、陳清祈被改判死刑,並於十二月十日執行槍決,改判理由不詳。 | |
民國44年 | 1955 年 | 八月,橫山國民學校鳳雄分班奉准獨立,定名鳳雄國民學校。 | |
民國46年 | 1957 年 | 十月,燕巢國民學校安招分班奉准獨立,定名安招國民學校。 | |
民國48年 | 1959 年 | 九月,金山國民學校創校,原名為燕巢國民學校金山分班。 | |
民國54年 | 1965 年 | 1).九月,燕巢國民學校金山分班奉准獨立,定名金山國民學校。2).角宿天后宮董建,歷時三年始完工。 | |
民國57年 | 1968 年 | 安招村神元宮董建。 | |
民國61年 | 1972 年 | 燕巢威靈寺董建。 | |
民國65年 | 1976 年 | 深水國民學校創校。 | |
民國83年 | 1993 年 | 援剿文史工作室成立,從事社區總體營造之工作,隔年援剿人文協會正式成立。 | |
民國84年 | 1996 年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創校,高速公路橫越校區,及橫跨燕巢鄉,橋頭鄉,高雄市三行政區域。 | |
民國86年 | 1997 年 | 樹德科技大學創校於燕巢橫山旗楠公路旁。 | |
民國87年 | 1998 年 | 援剿人文協會推動滾水庄整建滾水清庄事件發生地,歷時貳年始初步完成,並於11月30日殤滾水紀念碑落成並舉行公祭。 | |
民國88年 | 1999 年 | 1).高雄師範大學燕巢深水校區啟用,新生集中此校區上課。2).高速鐵路燕巢總機廠動工興建,2005年試車,2007年月開始營運。 | |
民國92年 | 2003 年 | 燕巢金山村雞冠山登山木棧道興建。 | |
民國93年 | 2004 年 | 義大醫院在燕巢角宿村靠近高速公路十號燕巢交流道。 | |
民國95年 | 2006 年 | 義守大學燕巢校區設有醫學學院啟用。 | |
民國96年 | 2007 年 |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燕巢深水校區開始動工興建,面積110公頃。 | |
民國98年 | 2009 年 | 新建燕巢鄉公所啟用,新址位元燕巢鄉中安路1號 (中安/中興路口) |
註一:摘自台灣省文獻會82年出版,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台案彙錄己集頁2:朱一貴供詞。
註二:摘自台灣省文獻會82年出版,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台案彙錄己集頁42:吳福生等供詞。
註三:嶺頂山為旗山鎮嶺口里與燕巢鄉深水村之交界,山嶺上有汛塘,駐有守護行旅安全之兵丁,本塘歸石井汛塘管轄。
註四:摘自台灣省文獻會82年出版,台灣歷史文獻叢刊,鳳山線采訪冊頁425:鳳山縣采訪冊揆部兵事勦平許逆紀事。
註五:嶺頂山碧雲寺為,嶺口蘭波庄及燕巢鄉深水庄二庄居民之共同信仰之所在,且深水山區藏匿有搶匪,因此駐兵丁守護。但此二庄居民困頓,廟宇年久無力整修,由出入此路途最頻繁的里港士紳出資重修,石碑目前在嶺口碧雲寺。
註六:摘自台灣省文獻會82年出版,台灣歷史文獻叢刊,鳳山縣采訪冊己部舉人頁240。
註七:摘自聯經出版事業發行,故宮博物館珍藏,清代起居注冊光緒朝第五十冊,第025137頁光緒二十年五月十日諭旨,第025142頁蕭逢源新科進士三甲第六十名。